公告版位
曹操小的時候,就是一個奸巧、會用權謀的人。小時候他常常到處玩樂,整天無所事事的,他的叔父看到他整天這樣遊手好閒的,就跑去和他父親講,他父親曹嵩於是就責備他。
後來曹操想到了一個計謀。一天,見到他叔父走過來的時候,就假裝自己中風了,仆倒在地上裝作發病的樣子。他的叔父急急忙忙的跑去告訴曹嵩,曹嵩就趕急的跑過來。
曹嵩過來之後,發現曹操一點事情也沒有,仔細一問,曹操就說叔父向來不喜歡他,因此故意說這些話中傷他。從此之後,曹嵩就再也不相信曹操叔父所說的話了。
文章標籤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本回開頭即破題指出,天下大勢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一路從戰國局勢分合說到東漢未年三國鼎立的變化。接著談到自建寧始,各地異象紛現。皇帝寵信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等人(史稱十常侍),國家動亂從此更加劇烈。

      民間有張角、張寶、張梁兄弟三人。張角入山採藥偶然遇到一名老人,授與他天書三卷,叫作「太平要術」,要他以此天書拯救世人。張角得到這三卷書,習得許多法術,自號太平道人。之後民間疾病流行,張角施術救人,又自稱大賢良師。之後不斷有人跟從他,張角勢力愈來愈大,於是舉起義旗,以黃旗為記號,口號「蒼天己死,黃天當立」。接著這群黃巾賊便開始四處攻城掠地,不斷和朝廷作戰。

文章標籤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現今流傳的《三國演義》一書,其實原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此書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以陳壽《三國志〉一書為體,加上歷代流傳於民間有關三國的故事、文學作品(如宋代話本、元代戲曲)改編而成。

      本書於明代刊行之後,在清順治年間,學者金聖嘆讀過此書之後,在書上詳細的加上眉批、註解。

      康熙時,這本經過金聖嘆加註後的《三國演義》交到了學者毛綸、毛宗崗父子手中。他們父子兩人校訂、修改不合理的情節過後,成為了現代流傳的訂本《三國志通俗演義》,而後簡稱《三國演義》。

文章標籤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出師表〉出自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討魏國武侯再上表,破曹兵姜維詐獻書」。此時吳國大破曹軍,吳國派人至蜀漢,討論共同出兵伐魏之事。蜀漢此時軍隊、糧草都已豐足,孔明就決定出兵北伐,於是就上此〈後出師表〉,內容如下: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託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寢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並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而議者謂為非計。今賊適疲於西,又務於東,兵法乘勞,此進趨之時也。謹陳其事如左:
文章標籤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出師表〉出自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一回,「祭瀘水漢相班師,伐中原武侯上表」
在孔明「七擒七縱」孟獲之後,回到蜀漢。而後曹魏的皇帝曹丕過世,他的兒子曹叡繼位。司馬懿為了替篹位做準備,向皇帝請求調守西涼。朝中華歆、王朗等人看出司馬懿的企圖,於是以有造反之嫌疑奪去他的兵權。諸葛亮知道這個消息後,就上〈前出師表〉給後主劉禪,準備趁機攻打魏國。表曰:
「臣亮言: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誠宜開張聖德,以光先帝遺德,恢宏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藏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文章標籤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幾年前《三國演義》裡趙雲的故事,被拍成電影,前不久關羽的故事,也被拍成電影《關雲長》。最近有機會看了這部電影,因此就來這邊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吧。
關羽的故事被拍成電影,的確讓我高興了一下。因為之前趙雲的故事被拍成電影,現在關羽的故事也拍成了電影,會讓我想到是不是之後《三國演義》裡比較特殊的角色,都會有導演把單獨角色的故事拍成電影,比如諸葛亮、曹操之類的。以單一主角的角度切入整個三國的歷史,會讓人看到歷史的不同面向。
可惜的是,《關雲長》這部電影,把時間軸放在關羽投靠曹操,到他離開過五關斬六將的那段時期,不只三國的歷史現狀看不到,對於關羽一生的事蹟也沒有辦法了解。導演詮釋關羽這個角色的角度,也不是一般大眾熟悉的角度。導演把關羽詮釋成「有羊的心腸的狼」,似乎強化了關羽的宿命性,有一種被迫成為英雄的看法。
文章標籤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藝術化的人物形象屢見於繪畫、雕塑、戲曲等作品中,甚至連其所用兵器也藝術化了,張飛的丈八蛇矛、關羽的偃月大刀、呂布的方天畫戟與使用者一起,都成為中國人心目中固有的模式和形象。羅貫中以藝術化的筆觸,再現了當年刀光劍影、鼓角錚鳴的波瀾壯闊圖景。

拆解張飛和關羽的得意兵器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開始想要經營專業的部落格
本來就會受到許多限制
特別是個人專業學識的限制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本文轉貼自伊莉

一.最搞笑的遺言:「吾兒奉先何在?」
文章標籤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個最近聽來的故事
話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山西太原人,山西太原盛產汾酒。羅貫中在年輕時就在外打拼,每每想念家鄉時,就會到酒店裡指命要喝汾酒,長此下來,養成了喝汾酒的習慣。
終於有一天,羅貫中醉酒之餘,對身邊的人說了:「我啊,是汾酒必喝,喝酒必汾。」這句話流傳下來,也就成為《三國演義》裡面的第一句話──「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三國演義》裡面的劉備,羅貫中描寫的是一個「不完全的形象」。你會聽到、看到很多人講曹操、關羽、趙子龍、張飛、諸葛亮等等人物的事蹟,他們所代表的個性也從小就深植在你的心中。
但是你不會明確的知道劉備是怎樣的一個人,也沒有電影或小說會去特意介紹劉備,僅管劉備是一個帝王,但是關於他手下的文官武將,你會了解的更多。
要說劉備是仁君嗎?他卻在曹操抓到呂布之後,在背後放冷箭,讓曹操殺了呂布,報呂布奪城之仇。說他是武將嗎?除了「三英戰呂布」的橋段,你不會看到整本書在哪裡有描寫,劉備精采殺敵的畫面。說他懂兵法、謀略嗎?在攻打孫吳,報殺關羽之仇的時候卻又被人「火燒七百里連營」。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中國人有拜關老爺的習俗,事實上,中國文化裡,習慣把一些英雄人物神祗化。這些英雄人物過世之後,因為身前的豐功偉業,所以可以成為神明,保祐著人民。
其實之所以會有這些神明的由來,有的也是因為歷代歷朝的皇帝封某某人為某某神,所以民間才會敬拜這些神明。而現代的人之所以會拜關老爺,也和「政治因素」有關。
相傳清朝之前,百姓都是敬拜民族英雄岳飛,可是清兵入關之後,發現人民所敬拜的神明,是抗金的英雄,這對於異民族統治的滿清政權,執政者理所當然感到怪怪的。因為感覺他的百姓,下意識裡都是在思考反清的事業。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假期間在電影台看了成龍和王力宏主演的《大兵小將》,在故事結局的時候,梁國被秦國滅了,王力宏飾演的衛國皇子回到衛國登基,在秦國攻打衛國時,宣佈不戰而降,電影的旁白說到這一段,說衛王這個舉動避免了人民陷入戰爭的苦難。
論到三國的史觀,我們總是批評劉禪的昏庸,甚至以「樂不思蜀」的話來諷刺他,不主戰而亡國,但是這樣的評論,是否公道呢?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數度北伐,秏盡了蜀國的國力,不但沒有立下什麼戰功,更是犧性了許多將士的生命。如果劉禪也和諸葛亮一樣主戰,是不是會有更多的人死於戰爭呢?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有人說三國演義裡,才智最高的文臣其實是郭嘉,那是可惜他死得早,不然諸葛亮也不一定能夠勝過他。郭嘉到底有多聰明呢?且說曹操赤壁兵敗之後,在關羽底下求情,好不容易得以死裡逃生。這時曹操環顧四週,看看自己手下士兵死傷的如此慘重,哭著說:「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此大失也!」
曹操手下將士如此多,能夠讓他有這樣的感嘆,到底郭嘉有什麼不一樣呢?我們可以試著推論,當龐統獻連環船計結束,要離開的時候,他被一人說破了他的計謀,當時龐統背對著此人,等到轉過身來一看,發現是徐庶,就放下心來了。徐庶原本是劉備手下的謀士,因為曹操以他母親的性命要脅,他才不得以待在曹操麾下,其實他根本就無心助曹操。因此,徐庶雖然看穿了龐統的計謀,卻沒有揭發,但如果是郭嘉的話,可能早就發現,甚至黃蓋的苦肉計,周瑜的反間計等等,都早就被識破。所以曹操在那個時候,才會有這樣的感嘆。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有人會問,三國當中的人物,我是喜歡劉備多一些、還是曹操多一些。很多喜歡三國的人都會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我是武將的話,我要輔佐劉備還是輔佐曹操(就是很自然的會忽略掉孫權)。很多人會這樣想,我曾經也是,因為劉備和曹操之間是一種對立,忠和奸的對立、漢與賊的對立、英雄和梟雄的對立,這種種的對立會讓人感興趣,到底和誰個性相像些,該投靠誰。
這樣看待三國,劉備和曹操,就成為三國演義中最主要的角色,而其他的幾百個人物、角色,就被視為圍繞著這兩個主角,在演譯一場故事,這整個故事就變成兩個人從發跡、成名、對決、各自稱霸的故事,羅貫中企圖建立,給予其中一方英雄、正統的形象嗎?我想沒有,羅貫中只是在說故事而已,只是一個大起大落的故事。
羅貫中沒有偏向任何一方,也沒有偏向兩位,特別重視他們其中一位,或者是他們兩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在述說著幾百個英雄人物的故事,講述許多英雄豪傑,如何曾經叱吒風雲過,最後也都化成了灰。所以關羽是主角、是英雄、太史慈是主角、是英雄、呂布是主角、陳宮是主角、許禇是主角、盧植是主角、公孫瓚是主角,整個故事到最後,就只是回到了那一首卷頭詩而已。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