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其人,在民間傳說和《三國演義》中,一直是一個忠義和勇猛、不近女色的化身,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講義氣江湖人士奉為神的人,甚至在香港和其他華人地區被警察供在警局以求關二爺保佑。奇怪的是竟然黑社會分子和江湖道會也把關二爺奉為保護神,倘若警匪雙方發生衝突,我真不知道關二爺會保佑那一個,若不按法律按道義上來說,正常情況下好像是應該保佑講義氣和忠勇的一方的,不管他是黑的還是白的,那就是說不管黑白道上那一方的人,平時做人一定要講義氣和道義,不然出起事來關二爺是不會保佑你的,這樣說來,這也不失為一個保證官方公務員廉潔的好方法,也可使黑道上人盜亦有道一點。
     閒話到此為止,開始說正題。關羽是不是一定就是一個像《三國演義》上說的那樣,是一個很講義氣和道德高尚、不好女色的標準好漢呢?我看不一定,不但難說得很,還很可能是個大大背離我們一貫印象的角色,我們來看看史書上是怎麼說的。

     首先關羽是個殺人犯,

     這一點相信是大家都沒有疑問的。他在老家殺了人,呆不下去了,所以才逃出來流竄各地,最後投靠了劉備。先不論他是為什麼殺人,總之是目無王法殺了人,這估計是黑社會和江湖道會把他奉為保護神的原因之一(1)。
     在跟隨了當時還不是,只是個有了一筆意外之財,糾合人馬的社會團夥勢力頭目的劉備以後(2),便被劉備引為保鏢,整天跟在他的身邊,直到劉備背叛了在緊要關頭幫了他並收容了他的曹操,並偷取了徐州後,才做了個下邳太守的官(3)。
     曹操在官渡決戰之前,決意要先滅掉臥榻之側的劉備勢力,便親自東征,一舉擊潰了劉備,劉備當下棄家小而投靠了袁紹。在這一戰中,關羽及劉備的家小為曹操所擒,關羽向曹操投降,曹操待關羽極好,封他為偏將軍。這其間並無任何資料記載,那怕是一點點可以證明關羽是像《三國演義》裡寫的那樣,為了保護劉備的家小和曹操約法三章之後才投降的,可以證明的是倒是劉備妻子早被曹操俘虜,而關羽卻是在曹操大軍壓境下投降的:「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4)。
     照此說來,他那英勇不怕死的名聲便似乎有了問題,因為他除了這一次向曹操投降外,後來便再也沒有碰上有人招降他的,所以他到底怕不怕死我們便不得而知。但是看他在下邳時的投降的舉動,似乎不可以說他不怕死,因為若是不怕死,他是大可以為劉備死節的。
     到了官渡之戰的開始階段,關羽仗其勇力在萬軍中斬殺了袁紹手下的名將顏良,曹操又封關羽為漢壽亭侯。後來袁紹派遣劉備率小股人馬騷擾許下,關羽亡歸劉備。按正常的說法是關羽不忘劉備的知遇之恩,又感曹操待遇之厚,所以先斬顏良而報曹操,而後復歸劉備,這種不忘舊恩的做法據說曹操也很讚賞,所以非但沒有派追兵追殺,還回絕了手下的追殺提議,因此歷史上並沒有《三國演義》裡過五關斬六將的事發生(5)。

     至此,疑問又來了。關羽真的是像他說的那樣:「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  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嗎?我看不一定,我們先看看他棄曹奔劉時的大背景是怎麼樣一個情況。

    官渡之戰,袁、曹無論兵力、後勤補給都是對比懸殊,袁紹以十餘萬人馬對曹操的約三萬人,在關羽斬顏良解了白馬之圍之後,曹操「……還軍官渡。紹進保陽武。……紹連營稍前,依沙口為屯,東西數十里。公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時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紹復進臨官渡,起土山地道。公亦於內作之,以相應。紹射營中,矢如雨下,行者皆蒙楯,眾大懼。時公糧少,與荀彧書,議欲還許」(6)。

    可見在解了白馬之圍後,不但官渡戰場形勢依然不利於曹操,而且糧草供給也已嚴重不足。所以當時很多人暗中與袁紹有往來,企圖在曹操失敗以後留個後路,曹操在擊敗袁紹之後,曾繳獲了大量的曹操軍中將領及許昌官員和袁紹的暗中來往書信,曹操焚之而不問(7),說道:「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8)。
     除了戰場形勢不利,曹操的後方也受到了來自江東的另一大軍事勢力孫策的威脅,「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9)。
     因此在這樣一個對曹操相當不利的大背景下,關羽復投劉備,是不是一定就是僅僅因為劉備的「厚恩」,才「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便又一次叛變呢?我就覺得難說得很了。因為前次在下邳時,關羽就因為曹操大兵壓境投降過了一次,這次雖然在官渡之戰的開始階段斬了顏良,一舉成為曹營名將,但是曹操此後的情形實在是不樂觀得很,兵力、糧草的懸殊,再加上還有來自後方孫策的威脅,一般按常識而言,曹操十有八九是輸定了。不過也正因為曹操有這麼多不利的因素,最後卻打贏了這場看來必敗的仗,官渡之戰才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四大經典戰役之一。
     只是在這時候,如果關羽去投奔兵力佔了絕對優勢的袁紹陣營的故主劉備,倘使袁紹一旦勝利,那是不是會得到更好的待遇呢?我估計是一定可以的。那麼他又為什麼不直接投靠袁紹呢?看看前面,關羽殺了顏良,一舉解了白馬之圍,導致袁紹的前期戰術計劃失敗,同時也使袁紹軍的士氣受到了打擊,「良、丑皆紹名將也,……悉禽,紹軍大震」(10),以袁紹的為人,若馬上去投靠恐怕是沒什麼好臉色給的,所以應該還是先去老主人劉備那裡穩妥一點,而且理由是「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面子上好看得緊。
     只可惜,關羽這番話是在發生了一件事情以後才說的。
     劉備在被呂布奪了徐州後,前去投靠曾派大將夏侯惇來增援自己的曹操,後來曹操給了一部分兵給劉備,自己親率大軍與劉備進攻徐州,當時呂布敵不住曹軍的攻勢,便派了一個叫秦宜祿的人去袁術那裡討援兵,那知道那個秦宜祿被袁術看中,強行要他娶了漢王朝的宗室女子,而他的妻子杜氏當時還留在下邳。
     關羽於是在圍城的時候就請求曹操說,那秦宜祿幫呂布討救兵,作為對他的懲罰,大軍破城以後,希望將他的妻子杜氏賜給自己,曹操便答應了。那知道後來城要破的時候關羽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曹操說起這件事,曹操是何等樣人,當下便起了疑心,懷疑那杜氏是個絕色佳人。於是在破城以後,曹操一聲令下,將那杜氏先帶來讓自己看看。這一看之下,發現她果然是個絕代佳人,立時便居為己有。
     想那關羽對曹操這樣的橫刀奪愛之舉當然是會很不高興,也是心懷不滿的,同時又對自己前面欺騙曹操說是因為秦宜祿幫呂布討救兵,所以作為對他的懲罰,要將他的妻子杜氏賜給自己,其實是因為自己垂涎杜氏絕色的想法被曹操識破而很不安。(11)
     後來那個秦宜祿也投降了曹操,曹操封其為铚長,而杜氏則在曹操處誕下一子,居說是秦宜祿的骨肉,遂姓秦名朗。曹操對他是很喜歡的,曾說:「世有人愛假子如孤者乎?」(12),因為秦朗在曹操處是和曹丕和曹叡一起長大的,所以後來富貴一時,還差點受明帝託孤(13)。由此看來曹操是很喜歡杜氏的,愛屋及烏,連秦宜祿的兒子也沾了光。
     不過照這樣說來,那杜氏在城被圍的時候已經是個大腹便便的孕婦了,想一下以關羽和曹操這兩人,居然都為一個孕婦著迷,而且還能令一貫有愛才之名的曹操不惜反悔食言,並且還是對關羽這樣一個萬人敵的勇將毀諾食言,可見那杜氏美貌不但非同小可,實在是應該可以稱得上傾國傾城的絕代佳人的。

     對於這樣一個傾國傾城的夢中情人被曹操橫刀奪愛了去,關羽自然是要耿耿於懷的。對他那幾個極要好的像兄弟一樣的人估計也說過的,所以後來張飛便在曹操再次進攻徐州時撤退的時候,想帶上秦宜祿走,畢竟他是那個秦朗的親爹,說不定以後有用。那知道那個窩囊廢居然半路又想折回去,結果被張飛一矛捅死了事 (14)。張飛當時勸他走時說話的大意是:人搶了你老婆,你居然還替他當官,怎地沒有用到如此啊?這句話用來說關羽也倒是一樣頗為合適,想那曹操平白搶了他的夢中情人,他的心中也必是窩氣得很。
     綜合以上的情況來看,這關羽不好女色的說法顯然是個無稽之談。在兩軍對壘的戰場上,他居然還對一個大腹便便的美貌孕婦唸唸不忘,以致於一而再,再而三地對主帥曹操提起要將她居為己有,當然便是個極其標準的好色之徒了。只是這個時候,卻偏又為自幼便好聲色犬馬、生性風流不羈的曹操識破了他的欺騙伎倆,斜刺裡把這個他朝思暮想的夢中情人、美貌孕婦奪了去,那時節關羽心裡必定又是怕又是恨,怕的是自己的欺騙伎倆被曹操識破,恨的是自己的夢中情人被曹操奪了去。再加上在官渡之時,曹操一方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都是要輸的,在這個時候要是仗著自己斬顏良的名氣去投靠勢力明顯龐大許多的袁紹,自然是最佳選擇,說不定曹操燒掉的那些書信裡,有關羽給袁紹和劉備的信也是未可知的。
     只是那知道他這樣博取義名的結果,反而是斷送了自己的一條性命。後來關羽敗走麥城時,孫權便認為「狼子不可養,後必為害。曹公不即除之,自取大患,乃議徙都,今豈可生!(15)」因此孫權拒絕了一眾手下的招降的建議,一刀把關羽給殺了。要是我們前面那些假設是真的,關羽也可以夠資格說得上一句「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了。

(1)《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亡命奔涿郡。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2)《三國志》《蜀書》《先主傳》: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

(3)《三國志》《蜀書》《關羽傳》:先主之襲殺徐州剌史車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

(4)《三國志》《蜀書》《關羽傳》:建安五年,曹公東征,先主奔袁紹。曹公擒羽以歸,拜為偏將軍,禮之甚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備走奔紹,獲其妻子。備將關羽屯下邳,復進攻之,羽降。《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曹公東征先主,先主敗績。曹公盡收其眾,虜先主妻子,並禽關羽以歸。先主走青州。

(5)《三國志》《蜀書》《關羽傳》: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剌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乃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汝南黃巾劉辟等叛曹公應紹。紹遣先主將兵與辟等略許下。關羽亡歸先主」。

(6)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7)《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追之不及,盡收其輜重圖書珍寶,……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

(8)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9)見《三國志》《吳書》《孫策傳》。

(10)見《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11)《三國志》《蜀書》《關羽傳》:曹公與劉備圍呂佈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秦)朗父名宜祿,為呂布使詣袁術,術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圍,關羽屢請於太祖,求以杜氏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見之,乃自納之。

(12)《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秦)朗隨母氏畜於公宮,太祖甚愛之,每坐席,謂賓客曰:世有人愛假子如孤者乎?。

(13)《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秦)朗游遨諸侯間,歷武、文之世而無尤也。及明帝即位,授以內官,為驍騎將軍、給事中,每車駕出入,朗常隨從。時明帝喜發舉,數有以輕微而致大辟者,朗終不能有所諫止,又未嘗進一善人,帝亦以是親愛;每顧問之,多呼其小字阿穌,數加賞賜,為起大第於京城中。四方雖知朗無能為益,猶以附近至尊,多賂遺之,富均公侯。……帝以燕王宇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韂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對輔政,……帝曰:「我困篤,不能。」放即上黙,執帝手強作之,遂齎出,大言曰:「有詔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於是宇、肇、獻、朗相與泣而歸第。

(14)《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秦)宜祿歸降,以為铚長。及劉備走小沛,張飛隨之,過謂宜祿曰:「人取汝妻,而為之長,乃蚩蚩若是邪!隨我去乎?」宜祿從之數里,悔欲還,飛殺之。

(15)見《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本文轉載自伊莉http://www06.eyny.com/thread-2574362-1-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國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