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三國評論 (2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諸葛亮的十大敗績
一:架空劉禪.劉備死後,由於劉禪年幼,由諸葛亮執政.當劉禪長大成人後,諸葛亮理應把大權移交給劉禪。
但諸葛亮沒有這樣幹,而是把軍政大權進一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更派人監視後主的一舉一動。令劉禪敢怒不敢言,劉禪想搶回大權,但滿朝都是諸葛亮的親信,只好信任宦官黃皓,造成千古遺憾。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千百年來,關羽被傳唱為武藝超群、忠義耿直、不近女色的一個真英雄、真豪傑。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刮骨療毒等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傳頌。
  但是演義和傳說畢竟不能構成正史。在不久前舉行的一次關公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所所長、研究員尹韻公先生的一篇論文《正史中的關羽與演義裡的關公》引起爭議, 他把一個與演義中的形象迥然不同的關羽展現在人們眼前。
  關羽確實武功不弱,但是果真是武藝超群,無人匹敵嗎?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一、楊阜
在宗弟七人都死在馬超手下后,面對馬超、龐德、馬岱這兩個超級高手和一個一流高手時身中五槍,猶然死戰,最后竟然還能活著到許昌領賞,真乃神人也!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最幸運的功高震主者--周瑜

周瑜應該說是三國時期的第一位功高震主者(曹操為君主,不在討論之列),同時也是最幸運的一位功高震主者。他的“功”究竟有多高?要知道吳國的版圖是怎麼來的,在孫策平定江東的過程中,周瑜可以說是首席功臣。孫策死後,周瑜成為托孤重臣之一。其後,周瑜又勸主送質,從而在以後曹操南下時沒有後顧之憂。而在曹操真正南下時,周瑜又成功的打贏了流傳千古的赤壁之戰。然後,周瑜又拼死取下了南郡。這些功勞,也就是孫權後來說的“非周公瑾,孤不帝也”的原因。為什麼說周瑜是幸運的功高震主者呢?這是因為他只有36歲就死了。雖然說周瑜的死使吳國失去了奪取西川的機會,但是對於周瑜個人來講,這可能真是幸運的。姑且不論周瑜是否真能取下西川,就算是取下了,真正實現了“二分天下”,那麼周瑜的結局會是什麼呢?一旦周瑜坐陣成都,我們可以想像得到,“三氣周瑜”的情況可能真就要實現了,可能還遠不止三氣,只不過這個“氣”的主語並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我們完全可以想像得到,如果周瑜也能像陸遜那樣活上六七十歲,可能真的就會被活活氣死。但“幸運”的是,周瑜在取蜀的路上死去了。“天妒英才”的周瑜,雖然留下了遺憾,但卻使他的人生變得完美起來。
文章標籤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司馬懿,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世族出身,祖先歷任顯職,父防曾為京兆尹。曹操少時所以能為洛陽北部尉,就是由於京兆尹司馬防的推薦。司馬懿長兄司馬朗和懿都受到曹操的闢用。 《晉書》卷1《宣帝紀》稱懿原來「不欲屈節曹氏」。這是司自行潤飾之詞,司馬懿和一些世族官僚一樣,都是稱說天命,勸曹操父子代漢的鼓動者。在曹操時,司馬懿尚未受到大用。曹丕為魏太子時,懿為丕中庶子,懿與陳群、吳質、朱鑠號稱太子「四友」。史稱懿「每與大謀,輒有奇策。」所謂「奇策」,無非是給曹丕出主意,使丕保住太子寶座而已。因此,曹丕為帝后,對懿極為「信重」,給以領兵大權。丕臨死,令曹真、曹休、陳群與懿「並受顧命」輔曹叡。以上四人,曹真、曹休是曹氏宗族,名次在前。陳群系「文人諸生」、「從容之士」,官位稍在司馬懿之上,但未曾實際帶兵戰鬥。論老謀深算,文武俱備,應屬司馬懿。曹休、曹真相繼死去後,司馬懿遂成為曹魏第一統兵大將。幼主曹芳即位,曹爽與懿共同輔政。

過去許多史家認為曹爽與司馬懿的鬥爭是代表庶族地主與世族地主兩個階層的鬥爭,這種說法是不太確切的。曹爽是魏大​​司馬曹真的兒子、曹操的侄孫。曹氏自曹騰兄弟以來就累世富貴,曹仁祖褒潁川太守,父熾侍中:曹洪伯父鼎尚書令;曹休祖吳郡太守;曹操及其子孫多有文才,曹魏親族曹氏和夏侯氏也多具有高度的封建文化水平,再加上他們是皇族,所以早已躋入世族之林。假若曹魏統治者不是首先代表世族的利益,那末,世族地主之所以樂於擁護曹操,曹魏統治者之所以屢次給世族地主以政治特權,都該作何解釋呢?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趙雲,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史載其「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屬於那種標準的河北漢子。現在很多人受演義和遊戲的影響,往往將趙雲視為文武雙全的代表,但其實歷史上真正的趙雲與其說是智勇兼備,不如說他雖然武勇過人,但卻缺乏統帥大軍作戰能力。若將他與同時代的武將相比較,他應該是和典韋、許諸較相像。
  趙雲初出山時可以選擇的勢力有兩個,一個是袁紹,一個是公孫瓚。可能是考慮到自己無顯赫的身世背景,況且袁紹手下良將如雲,較難會受重用,於是就率領當地的一些義勇兵投靠了公孫瓚。當然,史書上借他與公孫瓚的交談,將他選擇公孫瓚的動機作了十足的美化。(雲答曰:「天下 ,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文章標籤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自古四川就是「天俯之國」從中國地理上看卻也是偏僻之地,在交通壁塞的古代,“天俯之國”大多處在與世隔絕的桃花源式安樂窩,戰亂不多,劉備入川後戰據西川,自己終於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立足之地,但也由此進了一個茍且偷生的安樂窩,劉備曾經在中原大地戰鬥精神開始漸漸被消磨。
  劉備和他的西蜀政權從此也遠離了中國歷代以中原和長江中下游為主的政治地域,他在荊州和中原對對民眾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也會漸趨淡忘,西蜀政權與以往的西川主政者一樣同樣走向邊緣化。
  蜀道難,難於上清天。對與敵我雙方都是同等的。故蜀道難雖對保衛蜀漢政權有利的一面,但對劉備要恢復大漢也是一個攔路虎。諸葛亮六伐中原出祈山意想染指中原,只因路途遙遠,蜀道艱難,後勤補給更是困難重重。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歷盡艱難,最終只能仰天長嘆,在五丈原郁郁而終。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大都認爲司馬懿是諸葛亮的手下敗將,其實卻不然。通觀《三國演義》,論智慧,論兵法,論謀略,諸葛亮雖然都遠勝於司馬懿一籌,他不僅能用一座無人把守的空城讓司馬懿兵退三十里,即便是身後也能讓「死諸葛」嚇倒司馬懿的十萬雄兵。但是最後諸葛亮卻沒有鬥得過司馬懿,致使蜀軍六出祁山,北伐中原,每一次都是兵退而回,無果而終。
  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爲什麼鬥不過司馬懿?爲什麼司馬懿總是能將數十萬蜀漢大軍擋在國門之外?深究其中的原因不外有以下六條:
  首先,諸葛亮受到漢家正統思想熏陶,一身儒雅之氣,兩袖君子之風,謀略多用於戰場對陣,心機卻很少用於自身安危,他在《出師表》中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並非是偶然之言;而司馬懿受到的是曹操的「寧願負天下人,不願天下人負我」的唯我思想影響,爲人處世,上陣交兵,總是先考慮自己的生前身後、成敗功過。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三國演義》中,著力表現曹操方面將領的武勇氣概的精彩片段,大概莫過於<許褚裸衣鬥馬超>(第59回)了。人們熟悉的成語「赤膊上陣」,也來自這個片段。
據《三國志.魏書.許褚傳》,歷史上的許褚在建安十六年(211年)隨曹操攻馬超、韓遂時,確曾與馬超對峙,馬超由於忌憚許褚的勇力,放棄了突然襲擊曹操的企圖,但馬、許二人並未交手。羅貫中以這一史實為基礎,運用浪漫主義的想像,經過生發和虛構,創造出一篇熱鬧生動的故事。
  小說第59回,寫曹操與馬超相持於渭河邊,曹操按照隱士婁子伯的指教,趁天氣暴冷,取渭河沙土築城,邊築邊潑水,一夜便築成土城。馬超聞報,大為吃驚,率領大軍前來進攻。曹操親自出營相迎,身後只跟了許褚一人。儘管曹操在戰鬥中已經接連幾次被馬超打敗,甚至狼狽得割鬚棄袍而逃,但他仍然充滿自信,力圖在精神上壓倒對方,所以他一開口就要馬超投降。一心要報殺父之仇的馬超一聽此言,簡直怒不可遏,恨不得馬上衝過去,將曹操生擒活捉。然而,正當他要對曹操進行突然襲擊的時候,曹操背後的許褚卻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情況頓時發生了變化。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國演義》第五回寫道:曹操逃離洛陽,到達陳留以後,立即發矯詔給各地,號召各路英雄共同討伐篡奪朝廷大權、胡作非為的董卓。很快便有十八路諸侯分別起兵,會集到洛陽附近,「各自安營下寨,連接二百餘里」真是聲勢浩大,威風凜凜。儘管這次討伐虎頭蛇尾,最後竟草草收場;但它卻是《三國演義》中的一次重大戰役,是書中一批重要人物的一次集中「亮相」,其中的「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等精彩情節,給讀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其實,「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這一情節是於史有據的,但其中又有許多虛構成分。
首先,歷史上號召諸侯共討董卓的,不是曹操,而是橋瑁﹙《演義》中作「喬瑁」﹚。《三國志˙魏書˙武帝紀》注引《英雄記》中很清楚提到:「東郡太守橋瑁詐作京師三公移書與州郡,陳﹙董﹚卓罪惡,云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患難。」《三國演義》將此事寫成曹操所為,是為了突出其非同凡響的英雄氣概及其在討伐董卓中的地位和作用,由此也可見羅貫中並未故意「醜化」曹操。  
其次,歷史上參與討伐董卓的諸侯,並無「十八路」之多。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除了曹操於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率先起兵之外,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同時起兵的有十個州郡長官: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紹、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另據《後漢書˙袁紹傳》,參與討董的有十一家﹙未算曹操﹚,比《武帝紀》所記多出廣陵太守張超﹙張邈之弟﹚。此外,《三國志˙吳書˙孫破虜傳》明確記載了長沙太守孫堅參與討董之役的經歷﹙《三國志˙魏書˙武帝紀》和《後漢書˙袁紹傳》之所以未提孫堅,可能是因為孫堅當時對袁術有某種依附關係,《後漢書˙獻帝紀》就有「袁術遣將孫堅與董卓將胡軫戰於陽人」,「袁術遣將孫堅攻劉表於襄陽」的記載﹚。   
文章標籤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名:彌衡。此子既然投身曹操,肯定希望才學得展,可居然裸衣擊鼓罵曹,也不想想大老板都讓你罵了,你還能有什麼好下場?結果,到了劉表那,也許真瘋了,接著罵,劉表一看,瘋子一個,給黃祖算了,彌衡這家伙肯定急火攻心,接著罵,卡擦,腦袋罵沒了。看其行為,夠瘋狂。

第九名:曹髦。小小年紀,文採武略都有潛力,可惜讓司馬權臣壓制的幾近瘋狂,后來看著身邊越來越沒自己人,干脆來個瘋狂一搏,竟然帶著百多侍衛太監,就想去挑了司馬集團,結果人也沒見著,就讓司馬走狗給捅了。看其行為,也夠瘋狂。不過影響較大,比彌衡高點。
文章標籤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藝術化的人物形象屢見於繪畫、雕塑、戲曲等作品中,甚至連其所用兵器也藝術化了,張飛的丈八蛇矛、關羽的偃月大刀、呂布的方天畫戟與使用者一起,都成為中國人心目中固有的模式和形象。羅貫中以藝術化的筆觸,再現了當年刀光劍影、鼓角錚鳴的波瀾壯闊圖景。

拆解張飛和關羽的得意兵器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本文轉貼自伊莉

一.最搞笑的遺言:「吾兒奉先何在?」
文章標籤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假期間在電影台看了成龍和王力宏主演的《大兵小將》,在故事結局的時候,梁國被秦國滅了,王力宏飾演的衛國皇子回到衛國登基,在秦國攻打衛國時,宣佈不戰而降,電影的旁白說到這一段,說衛王這個舉動避免了人民陷入戰爭的苦難。
論到三國的史觀,我們總是批評劉禪的昏庸,甚至以「樂不思蜀」的話來諷刺他,不主戰而亡國,但是這樣的評論,是否公道呢?
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數度北伐,秏盡了蜀國的國力,不但沒有立下什麼戰功,更是犧性了許多將士的生命。如果劉禪也和諸葛亮一樣主戰,是不是會有更多的人死於戰爭呢?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有人會問,三國當中的人物,我是喜歡劉備多一些、還是曹操多一些。很多喜歡三國的人都會思考這個問題,如果我是武將的話,我要輔佐劉備還是輔佐曹操(就是很自然的會忽略掉孫權)。很多人會這樣想,我曾經也是,因為劉備和曹操之間是一種對立,忠和奸的對立、漢與賊的對立、英雄和梟雄的對立,這種種的對立會讓人感興趣,到底和誰個性相像些,該投靠誰。
這樣看待三國,劉備和曹操,就成為三國演義中最主要的角色,而其他的幾百個人物、角色,就被視為圍繞著這兩個主角,在演譯一場故事,這整個故事就變成兩個人從發跡、成名、對決、各自稱霸的故事,羅貫中企圖建立,給予其中一方英雄、正統的形象嗎?我想沒有,羅貫中只是在說故事而已,只是一個大起大落的故事。
羅貫中沒有偏向任何一方,也沒有偏向兩位,特別重視他們其中一位,或者是他們兩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在述說著幾百個英雄人物的故事,講述許多英雄豪傑,如何曾經叱吒風雲過,最後也都化成了灰。所以關羽是主角、是英雄、太史慈是主角、是英雄、呂布是主角、陳宮是主角、許禇是主角、盧植是主角、公孫瓚是主角,整個故事到最後,就只是回到了那一首卷頭詩而已。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自古英雄愛美人,美人也理當配英雄。所以呂布一遇上貂蟬,就愛她愛得無法自拔,王允的離間連環計,也才可以在呂布和董卓之間,施展出來。
但是貂蟬是否真愛呂布,這一點有待考察。印象中所讀過的三國歷史,在呂布怒殺董卓之後,就沒有下文了,對於呂布和貂蟬的結局,很少有人提及。唯一一次在一部三國的漫畫當中,看到貂蟬的結局。呂布在殺了董卓之後,跑去找貂蟬,貂蟬知道董卓被殺後,也選擇自殺身亡了。呂布進到房間裡,看到貂蟬自殺,簡直覺得不可思議,就是想破了頭腦也想不出來。
貂蟬為何要自殺呢?自古英雄美人兩相配,當暴虐的董卓死掉了,貂蟬不是可以理所當然的和英雄蓋死的呂布在一起嗎?莫非她一心一意愛的是董卓,發現董卓被殺了,也隨之而去?

中國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本文轉載自伊莉討論區

作為一名策士,獻計不被採用,是最挫折的事;比獻計不被採用更挫折也更可悲的,是忠誠被懷疑。而這兩大不幸通常綁在一起。

sangos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十位:魏延
  如果評選蜀漢六虎將,魏延肯定是其中一個,可惜他名字中有個“魏”字所以只能落榜。其實魏延實力不弱,特別是漢中一戰他一箭射去,使得曹丞相兩顆潔白的門牙光榮下崗。不過考慮到魏延的目標應該是頭而非牙齒,這一箭多少有些偏失。精準指數:5.5   
第九位:張合

中國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羽其人,在民間傳說和《三國演義》中,一直是一個忠義和勇猛、不近女色的化身,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講義氣江湖人士奉為神的人,甚至在香港和其他華人地區被警察供在警局以求關二爺保佑。奇怪的是竟然黑社會分子和江湖道會也把關二爺奉為保護神,倘若警匪雙方發生衝突,我真不知道關二爺會保佑那一個,若不按法律按道義上來說,正常情況下好像是應該保佑講義氣和忠勇的一方的,不管他是黑的還是白的,那就是說不管黑白道上那一方的人,平時做人一定要講義氣和道義,不然出起事來關二爺是不會保佑你的,這樣說來,這也不失為一個保證官方公務員廉潔的好方法,也可使黑道上人盜亦有道一點。
     閒話到此為止,開始說正題。關羽是不是一定就是一個像《三國演義》上說的那樣,是一個很講義氣和道德高尚、不好女色的標準好漢呢?我看不一定,不但難說得很,還很可能是個大大背離我們一貫印象的角色,我們來看看史書上是怎麼說的。

中國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三國裡面,周瑜算是能夠觀照全局的聰明人物了。可是不曉得為什麼,這種聰明一碰到諸葛亮就統統失效了。諸葛亮到底比周瑜多出來了什麼?
      諸葛亮比周瑜多出來的,是人生一種更高層次的聰明。真正要形容,應該叫做智慧。智慧不是機智,不是知識,更不是對外在環境全面性的觀點。智慧所呈現的,是一種生命的態度。他讓人往內在去看到自己內在的心靈,看到別人內在的心靈。這幾乎是諸葛亮和周瑜最大的差別了。諸葛亮看得到別人,也看得到自己,但周瑜卻只看得到別人,看不到自己。這是為什麼我們一天到晚看到周瑜面對諸葛亮時老是在抓狂,老是被諸葛亮操縱,這是他不自知的部份。
      聰明的周瑜遇到了諸葛亮為什麼竟顯得如此愚蠢?這是因為他少了一種內在的觀照,無法在面對事情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內在。

中國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